就医指南| 文化建设| English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医院新闻

医院新闻

精中党员诉心声征文一等奖:救百姓于水火,为人民谋幸福

发布日期:2021-06-23 浏览:

毛泽东主席在“为人民服务”一文中说:“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、新四军,是革命的队伍。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,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。”在童年时期,我初步认识了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新四军。

1937年,我出生在苏北一个名叫沈灶的农村小镇(属大丰县所辖),那年正是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,我父亲是乡村医生,经常走村串户,给乡亲看病。童年留给我的印象是兵荒马乱,经常逃难,年年饥荒,百姓吃树皮草根,常有人饿死。1945年,日本鬼子投降。一年后又有国民党反动派下乡扫荡,有一次听到有人喊“反动派来了”,我们全家人逃到离家7—8里路的农民家中,周围还有3—4户人家。午后一小队蒋匪兵到了村里,要抓共产党干部,弄得鸡飞狗叫,两个兵追着捉鸡,两个兵持枪进屋,刺刀寒光闪闪,刺入草堆、又刺粮仓。这次事件至今历历在目,当时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和厌恶已经深植于心中,“国民党反动派必败”成了我的信念和愿望。

沈灶地处农村,是新四军经常活动的根据地,建立了民主政权。记得当时有歌曲传唱:“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,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,民主政府爱人民呀,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……。”共产党和新四军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,歌词表达了人民的心声。

1948年秋冬时节,反动派又到沈灶扫荡,大约有一个团的士兵,我们逃难到沈灶东面乡下的一户人家,傍晚新四军包围了沈灶,经过一夜激战延续至次日午后,消灭了这股反动派,新四军也有不少伤亡。现在想想没有那些革命烈士流血牺牲,哪里会有今天的小康生活?

   *   *   *   *   *   *   *   *

我8岁时去沈灶小学读书,新中国成立后,1951年考进了大丰县初级中学,报到时学校还没有教室,因此上课就是劳动,自己挖土块叠成土墩子,每天早晨到镇上借门板放在上面做课桌,当时叫做“土墩子学校”。但老师却是从上海下来留用的老教师。我家阶级成分评为“下中农”,我获得全额助学金,免去学费和食宿费,还有一点零用钱。我参加了学校腰鼓队,为支援抗美援朝进行宣传,并加入共青团。1954年我考进东台县高级中学,也获得全额助学金。我们学习了较多的古典文学,如“岳阳楼记”、古诗词“大江东去”等,其中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。1957年考进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,成为沈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,获得医学院的奖学金。我们曾参加南翔铁路站建造,到青浦下乡劳动,跟随老师参加灭钉螺和防治血吸虫病。1958年毛主席为消灭血吸虫病发表过七律二首“送瘟神”,我们都感到欢欣鼓舞。我学习了毛泽东著作“为人民服务”,“纪念白求恩”,也学习了“共产党宣言”,聆听唯物辩证法课程,确立了“政治坚定、技术优良”的方向,走“又红又专”的道路。

我能完成中学和高等教育的学业,完全是党和人民的培养的结果。因此,在1962年毕业面临分配时,我表示“那里需要,我就到那里去”,我要用我的努力来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。

 *   *   *   *   *   *   *   *

1962年7月我从医学院毕业,留校分配到上医精神病学教研室,9月到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上医教研室报到,在医院党组织和粟宗华院长、夏镇夷教授的教育和帮助下,我深深感受到国家精神卫生事业对年青医生的召唤,老一辈专家对我们的期望。他们用大量事例让我懂得:精神病人迷失心灵的痛苦远胜于肉体的痛苦,精神病人和心脏病人是一样的,都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对象。帮助我克服了私心杂念和“社会上对精神病人的成见和歧视”的影响。以后在夏教授等老专家的指导下,我逐步承担临床工作、示教、指导实习、担任授课、参加编写《精神病学》教材任务,开展临床科研(“周期性精神病”、“谷维素的临床应用”等)。1970年起陆续参加编写《医学卫生普及全书》(1970),《实用内科学》第7版(1972)及其后第8、9、10、11版,四所医学院校合编《精神病学》(1974),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·精神病学》(1979)。还为上海各区县精神卫生机构培训了几批精神科医务人员,现在有些人已经成为各中心的医疗骨干和精神科专家。

1979年上医领导交给我开设“医学心理学”课程的任务。其时没有教材、没有实践基地,我查阅国内外文献,结合自己的实践,编写讲义三次,深受医学生欢迎。1985年10月受国家派遣出国进修,1986年10月国外进修回国后,经两月准备,在院领导支持和夏老鼓励下,1987年1月在中山医院开设了上海市第一家三级医院心理咨询门诊,同时开展了“认知心理治疗”的临床实践。1989年3月上医正式批准成立“医学心理学教研室”。应研究生院要求,对研究生班开设“医学心理咨询”选修课。1991年被上医校长汤钊猷聘请为医学心理学教授,任教研室主任。中山医院随之建立“心理医学科”,任科主任。同时还兼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教学病房的主任查房。

中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受到群众热烈欢迎,为媒体广泛报道。市卫生局医政处数次和我联系,要培训上海市医学心理咨询专业人才。在院领导支持下,组建讲师团、编印讲课材料,市卫生局发红头文件要求各大医院选派医疗骨干参加培训,1987年7月1日正式举办“上海市首届医学心理咨询培训班”,经全脱产学习一个多月,34名学员正式结业,由卫生局发证,取得开设心理咨询门诊资格。旁听的本院医生、进修生和师大心理系研究生100+人。同年年底前实现全市10家医院开设心理咨询的目标,对上海市医学模式向生物-心理-社会综合模式转变起了积极推动作用。其后两年市医学会办班,以外省市学员为主。经过连续3年培训,本市共培训78名,其中有自费参加学习的高年主任医师。

1993年“医学心理学课程创立与培训”荣获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:市级二等奖。

1987年我邀请严和骎、苏复、吴文源、赵介城参加编写上海高等医学院校使用的《医学心理学》,因内容新颖、切合临床、实用性强,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广泛采用。先后发行10多万册,后为台湾五南出版公司买断版权,出版为台湾大专学术用书。1995年荣获上海医科大学教材特等奖,1996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等优秀教材一等奖(后有通知称相当于科技进步一等奖)。

1989年起为研究生院开设选修课,我撰写的讲义1995年正式出版,书名《医学心理咨询方法》,1997年我写成“医学心理咨询的系统方法”一文在“中国行为医学科学”发表后获得社会科学界广泛关注,荣获“全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壹等奖”(2004)。

1987年我开始在心理咨询中开展A.T.Beck认知心理治疗的实践,并在教材和车文博主编《心理治疗指南》等学术书中介绍。“抑郁障碍的认知治疗方法”荣获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首届优秀临床报告奖”(1992)。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邀请,徐俊冕、季建林合著《认知心理治疗》荣获粟宗华精神卫生二等奖(1999)。

 *  *  *  *  *  *  *  *

2000年退休后,医院返聘继续门诊与查房,在医学会做学术报告、应邀去各地进行学术交流;2009年后在退休支部谈保健防病;在老专家沙龙谈“医学模式需要发展”“认知心理治疗”“正念治疗”等。

主要获奖项目:

香港现代医学研究中心授予“紫荆花杰出医学成就奖”(2000)

中国心理学会颁发“医学心理学科贡献奖”(2004)

上海市退(离)休高级专家协会大会表彰为“老有所为先进个人”(2015.5)

中华医学会颁发“中华行为医学特别贡献奖”(2015.8)

 

    我成长为一个专科医师,全靠党和人民的教育和培养,也离不开老师指导、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与鼓励。现在虽然已经退休,但是“医心助人”的追求不会停止。诚如我院李培正书记所说,年龄到了可以退休,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不忘初心、继续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退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徐俊冕)

 


上一篇:“党建引领助服务 普慈情牵护健康”—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长三角地区21家医院开展义诊活动纪实
下一篇:中心党员“听故事 观巨变”行走上好党史课